114挂号网消息,12月23日,国家医保局新出台了《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》,医药服务管理司负责人就此专门举行了答记者问,进一步解释宣传此法案,足见国家医保局对落实此次新规的重视和决心,这也是连续三年来全国两会前医保总局给老百姓送上的大礼之一。医保部门的这一项新规,和卫生部门的手术分级制度改革新规,可以说是这段时间对医疗机构影响很大的两大变革。
一、医保多控政策的背景和现状
在过去,医保实行的是按项目付费,即多开一粒药、多住院一天、多一个检查,医保就要多为此按比例给予报销付费,为了限制医保基金无节制地为这些增长买单,因此出台了给予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总控、次均费用值控,出院带药天数控制,并参照卫生部门规范对平均住院床日天数控制,药占比、耗占比控制,门诊住院比控制,同时对不合理检查、不合理用药进行限制,全方位对医院医生手中的处方笔进行限制。
在当时按项目付费的背景下,这样的规定有效地控制了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增长。但俗话说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为了总住院人数不超规,于是就出现了年底医疗机构推诿病人;为了平均住院床日和次均费用不超规,于是就出现了分解住院,到期撵出院;为了药占比耗材占比不超标,于是出现了多检查多治疗做大分母来减少药占比;为了符合出院带药天数限制,于是有了老百姓一次只能开少数药、多次跑路的抱怨。
医保部门在按项目付费背景下,为了控费所出台的这些有力措施,最终传递给老百姓的就是:年底住不上院,病还没好就被撵出院,或者必须办一次出院再入院来分解住院,大检查,出院带药很少,每次开药很少,多跑路、不方便,坊间、网上怨声载道,也成了政协提案、人大建议的年年热点,但按项目付费的大背景没变,这些问题也就年年提,年年拖,年年得不到解决。
二、DIP、DRG付费方式改革奠定了新政出台基础
随着按项目付费的弊端日渐凸显,国家医保局成立后,就决定从制度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,DIP、DRG付费方式改革与集采的同步推进,加上大数据智能监管的高效精准,牵住了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牛鼻子,拿捏住了药品耗材定价的七寸,摒弃了按项目付费,住院天数、次均费用、开药数量的增加都不增加医保基金支出,过去医院多住院、多开药、多检查都会带来效益给医保增加成本,而现在多住院、多开药、多检查并不能给医院带来效益只能增加成本,医保部门没有必要再去限制医院的这些指标,这也就逐步形成了出台本次政策的环境基础,新政新规应运而生。
三、后疫情时代元年,医疗机构有太多事情需要摸索
根据国家医保局这次关于《关于全面排查并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通知》出台后的重视程度和推进效率,按照《通知》部署,排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。
一是2022年12月底前,统筹地区医保部门开展自查自纠,形成问题清单,根据具体情况逐一落实整改措施。
二是2023年1月31日前,省级医保部门汇总全省情况,形成全省排查和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整改情况报告。
三是2023年2月底前,国家医保局开展工作督导和调度,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地排查及整改实际情况,进行工作总结。对有突出成效的地区予以表扬和肯定,对未解决实际问题、走过场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。
按照这样快速落实后,各个医疗机构再也不能把强制患者出院、少开药的责任推到医保局头上了,各医疗机构成了责任主体。卫生和医保最近的政策调整,都把责任和压力下放给了医院,2023年,必定是医疗机构后疫情时代开局的摸索之年,大家按照政策执行,摸着石头过河吧!
◆来源 | 药圈儿
三甲 / 公立 / 综合
三甲 / 公立 / 专科
三甲 / 公立 / 综合
三甲 / 公立 / 综合
三甲 / 公立 / 综合